Thursday, 3 September 2009

鷹架理論 (Scaffolding theory)
1.源自於蘇俄心理學家 維果斯基(Vygotsky)的學習理論。
2.何謂鷹架理論:
主張學習的過程是由教師(或有能力的成人or同儕)提供一個暫時性的支持來協助學生發展學習能力,這個暫時性的支持(鷹架)可能是一種教學策略或教學工具,隨著學習者能力的提昇,便逐漸將學習責任轉移至學生的身上,最後讓學生能主導學習,並經由學習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。對於幼兒的學習來說,腳踏車上的一對輔助輪,就是鷹架的典型實例。它是可以調整的,因應一時之需,隨時可以拆卸的,提供了幼兒在學騎腳踏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輔助。如果沒有輔助輪,同時要學習踏踏板、保持平衡感和駕駛方向這些高難度的動作,對於大多數的幼兒來說,雖然不是不可能一次通通學會,但整個過程顯得十分困難。輔助輪這個鷹架,能夠讓學習者成功地達成騎腳踏車的目標,而且快樂的騎向更寬廣的世界。

因此,家長或老師應積極地參與幼兒的遊戲活動,提供幼兒暫時性的支援,以幫助學習者的能力提升進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,就如鷹架理論所描述的超越其獨立完成工作的實際能力,得以發揮潛在能力的學習活動。

關鍵字:鷹架理論(scaffolding)、ZPD(近側發展區)、維果斯基(Vygotsky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